-
兵要望江南 马药方第三十(四首) 四马瘟病,急取獭之肝。肚内将来去屎洗,煮汁啖灌便平安。牢记在心间。(按:以上易静词四卷,凡七百二十一首,均见于《兵要望江南》一书。《崇文总目》卷三着录于《子部·兵家类》:「《神机武略兵要望江南词》一卷。」《郡斋读书后志》卷二《兵类》云:「《兵要望江南》一卷。右题云黄石公以授张良者。按其书杂占行军吉凶,寓声于《望江南》词,取其易记忆。《总目》云:『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盖唐人也。」《总目》即《崇文总目》,今本已失解题,钱侗校本据以补出。检《新唐书》卷六九《方镇表》:光启元年「改钦化军节度为武安军节度使」。因知易静应为唐末人。今所据凡四本:其一为明辛自修刊本〖简称辛本〗,刊于万历十年,今藏北京图书馆;其二为四川省图书馆藏清初钞本〖简称川本〗,此本错别字较多,文字较近于辛本;其三,首都图书馆藏钞本〖简称首本〗,题作《李卫公望江南》,分上下两卷;其四为北京图书馆收藏前京师图书馆旧钞本〖简称京本〗,附跋云:「此从明督浙江都御史晋江苏茂相校本录出,题作《白猿奇书兵法杂占彖词》,唐开府仪同三司卫公三原李靖着。」首本、川本、辛本均为足本,但均有所残缺。京本则仅存五百首,但有十余首不见于前三本,文字亦差异较大。今以首本为底本,以辛本、川本、京本校补。首本、辛本、川本皆据任半塘先生与王小盾同志合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稿本〗转引,京本则转引自张璋、黄畬编《全唐五代词》。)。
-
兵要望江南 马药方第三十(四首) 三鼻上赤,二十岁无零。马鼻若青三十岁,公字虽(辛本作「须」)当念五乘,此象最(辛本作「甚」)分明。
-
兵要望江南 马药方第三十(四首) 二相马法,要试岁年何。鼻上金字十八岁,四字八岁不年多,八字四年过。。
-
兵要望江南 马药方第三十(四首) 一常灌马,黄柏与黄连。升麻大黄山栀子,胡盐青黛郁金仙,等分勿令偏。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六山瘴气,岚谷用恒山。独头大蒜乌梅肉,速将酒煮便能痊,谨记此良言。(恒山二两,独头蒜一两,乌梅二十枚,咬咀,用酒二盏,煎至一大盏,分为二服。初一服未发时吃,次一服已发时吃。)。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五军人众,涉水冒霜多。手脚面皮皆裂拆,麦叶浓煮汁相过,热洗即安和。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四冬月内,无叶艾枝枯。草内急寻蛇床子,烧烟入中自消除,速救免灾虞。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三急喉闭,青艾汁须灵。滴下自消血破出,逡巡不救损于人,切记在心勤。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二人霍乱,吐泻有方高。生姜二(辛本作「三」)两须炮过,芭蕉一两去皮熬,五两大黄烧。(大黄炒过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以利为度;如不利,以米粥投药。)。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一军或患,发背及痈疽。人屎粪盘下润土,碾细筛罗贴敷之,猪胆共调施。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遭毒箭,更兼马汗方。大头蝱虫端午取,去翅阴干为末霜。挑破药敷疮。(次用醋打麵糊纸压疮口上,即追出毒气也。)。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九金疮法,閒时备急方。五月五日平明节,采其诸草捣成浆,石灰共作汤。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八金伤者,脑髓出非常。颈咽喉中声沸者,两目直视痛难当,血似水流(辛本作「泉」)塘。(似此,皆不治而难医也。)。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七金伤处,伤脑及天苍(辛本作「仓」)。臂中脉跳幷心内,鸠尾五臟小腹胱。医者不能当。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六金伤者,甚渴急(辛本作「即」)非常。切忌休将水与饮,饮之必定有乖张,肥腻即无妨。。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五金伤者,香白芷为灵。细嚼噀敷疮口上,更将暖酒饮七分(辛本作「酒下七分功」),细说与君听。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四金刃重,速翦马牛毛。二件一同烧作末,敷之血止自然消,皮血便坚牢。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三转筋脚,急去使生姜。新水一钟煎五合,饮之即去总无妨,主将记心肠。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二如瘴气,鹘骨火烧将。便去上风焚此物,众人闻此灭灾殃,从此得安康。
-
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一众军聚,驻札已经时。多有相蒸人(辛本、川本作「多」)气郁,使军疫瘴见灾危,一一与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