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偈 七穷厮煎,饿厮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脱卯。万顷湘江洗不清,无生曲调何时了。(见《大正新修大藏经》四七册宋《虚堂和尚语录》卷十引)(按:《祖堂集》卷十五《庞居士传》云:「平生乐道偈颂,可三百余首,广行于世。皆以言符至理,句阐玄猷,为儒彦之珠金,乃缁流之箧宝。」)(〖1〗《景德传灯录》卷八本传云:「有诗偈三百余篇传于世。」〖2〗《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着录庞藴《诗偈》三卷,注云:「字道玄,衡州衡阳人,贞元初人。三百余篇。」〖3〗无名子《庞居士语录诗颂序》云:「其余玄谈道颂,流传人间,颇多散轶。今姑以所闻成编,釐为二卷,永示将来,庶警后学。」)。
-
诗偈 六护身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箇中意,铁船水上浮。(《五灯会元》卷三)。
-
诗偈 五事上说佛国,此去十万里。大海渺无边,动即黑风起。往者虽千万,达者无一二。忽遇本来人,不在阴阳里。(见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八册吴越释延寿撰《万善同归集》卷上)。
-
诗偈 四心若如,神自虚。不服药,病自除。病既除,自见莲华如意珠。无劳事,莫駈駈。智者观财色,了知如(《语录》作「是」)幻虚。衣食支身命,相劝学如如。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余。(以上二首均见影印本日本花园大学图书馆藏高丽覆刻本南唐招庆寺静筠二僧着《祖堂集》卷十五)(按:《庞居士语录》卷中以后六句为一首,似未全。)。
-
诗偈 三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居(《五灯会元》作「拘」)。不事贤圣,了事凡夫。
-
诗偈 二居士元无病,方丈现有疾。唯忧二乘者,缘事不得出。所以诃秽食,纯说波罗蜜。上方一盂饭,气满于七日。不假日月光,心王照斯室。文殊问不二,忘言功自毕。过去即如然,现在还同一。若能达此理,无求总成佛。(见前书卷二五)。
-
诗偈 一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干坤尚纳毛头裏,日月犹潜毫相中。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见吴越释延寿《宗镜录》卷二三)。
-
与谷隐道者颂焰火无鱼下底钩,觅鱼无处笑君愁。可怜谷隐孜禅伯,被唾如今见亦羞。(同前)按:《全唐诗》卷八一○收此首,缺题,今重录。
-
居士见僧讲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居士问云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座主无语乃与颂曰无我復无人,作么有疎亲。劝师(《景德传灯录》卷八作「君」)休历坐,不是(《景德传灯录》作「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同前书卷上)。
-
杂句 十三心依真智,理逐心行,理智无碍,心亦无生。迷即有我,悟即无情。通达大智,诸法不成。五神无主,六国安宁。七死弗受,八镜圆明。随宜善化,总合佛经。过即已过,更莫再寻。现在不住,念念勿侵。未来未至,亦莫预斟。既无三世,心同佛心。依空默用,即是行深。无有少法,触目平任。无戒可持,无垢可净。洞达虚心,法无寿命。若能如是,圆通究竟。(以上七十五首皆见《庞居士语录》卷下)。
-
杂句 十二珠从藏中现,显赫呈光辉。昔日逃走为穷子,今日还家作富儿。
-
杂句 十一非故亦非新,应化随缘百亿身。若有真如一合相,一亿还同一聚尘。
-
杂句 十阿难贝多叶,持来数千劫。匕宝藏中付迦叶,分为十二部,析作三乘法。
-
杂句 九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
杂句 八易復易,即此五阴成(《祖堂集》卷十五作「藴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舍烦恼觅(《五灯会元》卷三作「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
-
杂句 七难復难,持心离欲贪湼槃。一向他方求净土,若论实行不相关。枉用功夫来去苦,毕竟到头空色还。
-
杂句 六无事失却心,走向门前觅。借问旧知识,寂绝无踪迹。却归堂上审思看,改却众生称心安。不能出外求知识,自向家中入湼槃。大丈夫,昔日有,今日无,家计破除尽,赎得一羣奴。奴婢有六人,一人有六口。六六三十六,常随我前后。我亦不拘伊,伊亦不敢走。若道菩提难,菩提亦不难。少欲知足毛头宽,远离财色神自安。分明了见三涂苦,世上名闻不相关。
-
杂句 五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来去祇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恶知识,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
杂句 四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饶你六识喽啰汉,总成乞索儿。
-
杂句 三余有一大衣,非是世间绢。众色染不着,晶晶如素练。裁时不用刀,缝时不用线。常持不离身,有人自不见。三千世间遮寒暑,无情有情悉覆遍,如来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