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
唐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託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復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復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託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復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復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热门诗词
更多-
女冠子·霞帔云发温庭筠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
清平乐·等闲无语孙光宪等闲无语,春恨如何去? 终是疏狂留不住,花暗柳浓何处。 尽日目断魂飞,晚窗斜界残晖。 长恨朱门薄暮,绣鞍骢马空归。
-
谒金门·留不得孙光宪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
正宫・白鹤子(四首)关汉卿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之一)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 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之二)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 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 (之三)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之四)。
-
庞涓夜走马陵道・仙吕/点绛唇无名氏遮莫他盖世英雄,驱兵拥众,你可也休惊恐。 若是和俺孙膑交锋,只当似掌股上婴儿弄。
-
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本)・幺篇王实甫黄昏这一回,白日那一觉,窗儿外那会镬铎。 到晚来向书帏里比及睡着,千万声长吁怎捱到晓。
-
鹤冲天周邦彦梅雨霁,暑风和。 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 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 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 无事小神仙。
-
念奴娇朱敦儒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 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 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 东君也自,怪人冷淡踪迹。 花艳草草春工,酒随花意薄,疏狂何益。 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 料得文君,重帘不卷,且等闲消息。 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
临江仙李石九九之年逢降庆,生年生日同时。 金花紫诰鬓银丝。 乞身香火地,日戏老莱衣。 浑舍集成千岁会,子孙三世庭闱。 共将春酒祝金卮。 蟠桃三月暮,莫怪看花迟。
-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