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氏
宋
刘氏,莆阳(今福建莆田)人(《永乐大典》卷二六四)。据所录诗,南宋初年已五十。今录诗五首。
热门诗词
更多-
花间集赵崇祚武德军节度判官司欧阳炯[1]撰镂玉雕琼[2],拟化工[3]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4],挹霞醴则穆王心醉[5]。名高《白雪》[6],声声而自合鸾歌[7];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8]。《杨柳》《大堤》[9]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帽之簪[10];竞富尊前,数十珊瑚之树[11]。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 玉指,拍按香檀[12]。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13],扇北里[14]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15],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16],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17],则有李太白之应制[18]《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19]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20],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21]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22]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23]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24]英哲,用姿羽盖[25]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26]。时大蜀广政三年[27]夏四月日叙。
-
汉钟离度脱蓝采和・收江南无名氏呀,原来是开坛阐教汉钟离,有洞宾师父紧相随。 我这里云阳板撒上阶基,你都来这里,八仙相引赴瑶池。
-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春歌李白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落尽一庭梅。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疎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髮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
惜黄花慢吴文英送客吴皋。 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 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 怅断魂送远,九辨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
-
南浦孔夷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
浣溪沙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
燕山亭赵佶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会去。 无据。 和梦也、有时不做。